本套书由从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学、历史学、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参与编写,旨在充分体现人文医学精神和职业素养融合的培养目标,使之成为一套系统的、适合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学习的完整的人文医学教材。
学院推出的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等系列教材,博采众长,体系完整,成为全国新闻传播院系师生的主要使用教材,享有良好声誉,多本教材等被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复旦大学教师担任主编的教材获奖名单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复旦大学教师担任副主编或分册主编的教材获奖名单全国优秀教材奖(基础教育类)复旦大学教师担任主编的教材获奖名单全国优秀教材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复旦大学教师担任主编的教材获奖名单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门成立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教材研制与编写团队,在教材立项与编写、质量审核、出版资助等环节提供有力保障
制图:实习编辑:张洁玲责任编辑:李斯嘉。上半场会议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教育开放提质增效展开讨论,陈志敏主持,国内知名高等教育院校代表分享经验、做法和工作思路。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拓展了多边合作,促进了科研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小平重点介绍了学校中外办学从来华留学生教育到海外办学的发展历程。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有富作题为中国东盟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交流讨论,介绍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聚焦东盟区域合作,积极寻求国内高校支持,助力国家国际交流的规范化,并着重探索学校、企业和政府三家协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做出的努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杨英指出,搭建平台是基础,科研合作是抓手,培养人才是目的。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涛结合一线实地办学经验,总结了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国际化办学方面所做的多年探索和尝试,分别从资源共享、技术援助、国际招生、国际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实践总结的国际启示。合唱团的同学们也在排演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本次演出师生一同登台,复旦大学的老师们和学生一起领诵、领唱、合唱,哲学学院郑召利老师和基础医学院江珊老师担任领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长征是一座‘精神矿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部‘百科全书,生动鲜活、历久弥新。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叶方舟,长征组歌的旋律伴随了我们7个月,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以及与教工合唱团的师生们终于在10月24日将这份努力与交大师生们共同谱写在相辉堂中。2020级哲学学院戚瀚文说道:很激动、荣幸有机会参与这次《长征组歌》的演出并担任领唱的角色。
红军战士精神不朽,长征组歌经典永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时勉励道: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两校学子一定不负总书记的期望,成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主力军。这次相辉堂演出是赵镱淳第二次参演《长征组歌》,他现在是2020级生物医学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是长征精神为他回答了奋斗的原因和动力,长征之路是为了人民解放,而生物医学的研究也是为了服务人民,他将脚踏新时代长征之路,实现新时代的科研之梦。藏族同学董六十一是2021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大一新生,担任本次《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领唱,他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当红军经过他家乡的时候,他爷爷只有十几岁,但依然印象深刻。对于我们来说,在歌声里重走长征路,体悟红军战士坚毅无畏的精神,这样的经历是极为珍贵的。
2021级材料科学系大一新生张知烁,这是他入团以来参加第一次演出。复交手足情,师生同志心本次《长征组歌》汇演共有复旦和上海交大师生260余人参与了排演,从前期陈瑜、何剑平、吴一波三位指挥带领三支队伍分排到合排,从相辉堂到文致堂,在近一年不断磨合的过程中,也深入交流了各自的校园文化。用全力唱响全曲最后一个最高最强音,一个舞台的谢幕又将宣告一段经历的谢幕。长征组歌中,有很多片段都运用了民歌的形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然而反复体会,才发现其中所书写的是红军战士们历经的艰难险阻,挥洒的汗水与鲜血,以及那份不朽的信念
我们期望通过歌唱长征组歌,传承长征基因,发扬长征精神,谱写时代荣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次相辉堂演出是赵镱淳第二次参演《长征组歌》,他现在是2020级生物医学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是长征精神为他回答了奋斗的原因和动力,长征之路是为了人民解放,而生物医学的研究也是为了服务人民,他将脚踏新时代长征之路,实现新时代的科研之梦。
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叶方舟,长征组歌的旋律伴随了我们7个月,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以及与教工合唱团的师生们终于在10月24日将这份努力与交大师生们共同谱写在相辉堂中。用全力唱响全曲最后一个最高最强音,一个舞台的谢幕又将宣告一段经历的谢幕。
红军战士精神不朽,长征组歌经典永存。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校《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写道:‘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这套走进我生命将近九个月的史诗级巨作,连同曲中的如火骄阳、彻骨寒风、沾衣热泪、万众欢呼,连同它背后那段不容忘却的峥嵘历史,已经在一次次的练习和排演中,一寸寸刻入我的记忆。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以及相关部处领导与师生一同观看了此次演出。长征组歌传唱至今已五十余年,每一次演唱都是历史的回响。灯光一明一暗间掌声涌起,乐章一收一放间人心激荡,于相辉堂前亲历两个时代的交相辉映,于百年之际感悟一种精神的不息延续,洪流百年仍翻涌,长征万代永不止。
长征组歌中,有很多片段都运用了民歌的形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然而反复体会,才发现其中所书写的是红军战士们历经的艰难险阻,挥洒的汗水与鲜血,以及那份不朽的信念。2020级哲学学院戚瀚文说道:很激动、荣幸有机会参与这次《长征组歌》的演出并担任领唱的角色。
复旦大学师生定能不忘初心,心有所信,在新时代新长征的道路上谱写新的华章。制图:实习编辑:张洁玲责任编辑:李斯嘉。
长征是一座‘精神矿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部‘百科全书,生动鲜活、历久弥新。师生同台演出,既是互相合作,也是同学们向老师们学习,老师们唱歌的高水平,对自身的高要求在一言一行中感染着同学们。
今年五四青年节,复旦大学携手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共同呈现这部红色经典,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活力与自信。此次演出将音乐、艺术和党史学习相结合,不仅在莘莘学子们心中唤起对祖国历史的讴歌和铭记之心,也成为了复旦师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场鲜活生动的现场课。2021级材料科学系大一新生张知烁,这是他入团以来参加第一次演出。藏族同学董六十一是2021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大一新生,担任本次《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领唱,他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当红军经过他家乡的时候,他爷爷只有十几岁,但依然印象深刻。
两校学子一定不负总书记的期望,成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主力军。本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相辉堂演唱的版本,具有新时代特色,感情强烈,气势恢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两校师生献给祖国献给党的赞歌。
长征组歌的一代代传唱,也是红色基因的一代代赓续。本次演出师生一同登台,复旦大学的老师们和学生一起领诵、领唱、合唱,哲学学院郑召利老师和基础医学院江珊老师担任领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合唱团的同学们也在排演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成长。复交手足情,师生同志心本次《长征组歌》汇演共有复旦和上海交大师生260余人参与了排演,从前期陈瑜、何剑平、吴一波三位指挥带领三支队伍分排到合排,从相辉堂到文致堂,在近一年不断磨合的过程中,也深入交流了各自的校园文化。
艺术教育中心陈寅老师担任《报喜》的领唱,歌声高入云霄,唱出了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歌声让董六十一想起了爷爷讲述的那些红军的故事,长征精神是他爷爷常讲,他常听,也是激励他战胜困难的永恒动力。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时勉励道: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2020级生命科学学院刘沐尧在演出之后,仍久久地沉浸在热烈、喧腾的氛围中,复交版《长征组歌》终于在相辉堂胜利会师。
精神不朽,经典永存长征组歌是1965年,红军战士肖华为纪念长征胜利三十周年创作的英雄史诗,后经由晨耕、生茂、唐轲和遇秋四位作曲家选择其中十首谱曲,组成了长征组歌,从一开始的告别,到最后的大会师,长征组歌生动再现了长征途中十个不同的战斗生活画面,融合了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承载了鲜活的历史记忆。药学院程能能老师担任《过雪山草地》的领唱,歌声动人心弦,展现了红军战士在绝境中的坚强意志。
纪念两万五千里的奇迹传承革命理想,弘扬长征精神,在建党一百周年,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2021年10月24日复旦大学学生和教工合唱团与上海交通大学交响乐团联袂,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同台演绎《长征组歌》。长征是光荣与梦想永不褪色的徽章,是信念与力量永不枯竭的源泉。
但一段段过耳难忘的旋律、一个个舞台上被震撼音景触动心弦的瞬间,会和‘风雨侵衣骨更硬的长征精神一起,陪我走过很长一段生命。此次《长征组歌》汇演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历史的好机会,长征精神既是饮水思源,对革命先烈遗志的继承,也是旦复旦兮,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奋勇拼搏。